年度十大文章

感謝各位從七月中開始的支持,雖然最近部落格的瀏覽情形很不理想... 這點從年度十大文章,多數是在七月、八月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但我們與各位分享銀髮心理新知的心情是不變的,也希望這些訊息能夠對各位有幫助,當然更希望有更多人能夠讀到我們的文章 :)  

2013.12.31銀髮新聞摘要


  1. 他中風癱瘓又重生 站出來照顧老人 <中國時報>
  2. 日隔代教育信託減稅 可借鏡 <聯合報>

為什麼不讓我自己做決策?


不曉得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年紀越大做決策的速度越來越慢?且做出來的決策不再像年輕時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有研究透過實驗來探討究竟年齡及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對策略的選擇造成甚麼樣的影響。是否會因為老化,帶來決策上的改變?

2013.12.30銀髮新聞摘要


  1. 彈力帶運動 可降低老人跌倒機率 <健康醫療網>

給年長者聽的笑話


有什麽辦法可以讓年長者更開心嗎?跟年長者講幾個笑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你是否知道年長者喜歡聽什麽笑話,不喜歡聽什麽笑話呢?記得要選對笑話,這樣年長者才會展開笑顏。

2013.12.26銀髮新聞摘要


  1. 關懷老人送溫暖 傳神老不休散播愛 <健康醫療網>
  2. 新北高齡友善通行 5處優先改善 <聯合報>

催產素與年長者的社交情緒行為


催產素在所有的內分泌系統中,應該是最有商業價值的一種,因為催產素的使用,可以讓他人覺得自己很值得信賴、以及是較俱有吸引力的。市面上就有販售催產素的噴霧,因為聞不到特別的味道,所以人們就在不自覺的情形下被影響了。

2013.12.25銀髮新聞摘要


  1. 首創老人公寓 提供視障長者入住 <公民新聞>
  2. 健康管理╱高齡化社會 重視銀髮族需 <經濟日報>

生命最後的姿態


想像生命是一條長長的道路,當我們翻越了人生巔峰,開始越走越慢,終於看見了生命的終點線……。在終點線之前,我們是以甚麼樣貌邁向死亡呢?一份來自挪威的研究顯示,在死亡前三天的臨床徵兆中,85歲以上的老人較多數有在過去30天跌倒的紀錄,而呼吸困難則成為65歲以上老人臨終前主要的症狀。

2013.12.23銀髮新聞摘要


  1. 日皇先安排後事 漸成老人風潮 <自由時報>
  2. 高齡者 天冷提防中風 <聯合報>
  3. 長期看護險在手 銀髮生活不用愁 <蘋果日報>

線上運動課程適合年長者嗎?


隨著科技的發達,很多活動都已經在網路上發生了,連演唱會也可以在網路上舉辦。其實善用網路資源,對於不方便外出或是有其他不便的長輩來說,應該是利多於弊的。有研究者想要探討線上運動課程相較於非線上的課程,是否能夠更有效提升年長者的運動頻率。

2013.12.20銀髮新聞摘要


  1. 冷!肺炎人數激增 失智老人住院死亡率高1.5倍 <今日新聞>
  2. 老人快樂打麻將 幫學生研究失智 <自由時報>
  3. 北京首創養老信息卡 明年將向60歲以上老人配發 <北京新浪>
  4. 高齡駕駛退場 最快月底公布 <聯合報>

如果真的要進安養機構了,該怎麼辦?


隨著台灣社會人口的高齡化以及人口結構的改變,單靠家庭的力量,可能沒有辦法給長輩很好的照顧。例如,若家中的長輩若有失智的狀況,一個人全天候的照顧,可能都不太能夠因應。日間照護、居家照護服務、進安養機構,都是可能的選項,社會上普遍不傾向將長輩送到安養機構,除非一定得去機構。如果這樣的情形有可能發生,長輩或是子女能夠做什麼呢?

2013.12.19銀髮新聞摘要


  1. 協尋失智老人 美推銀髮族警報 <自由時報>
  2. 高齡化時代 「陪伴商機」崛起 <經濟日報>
  3. 長照法草案逐條審查 替長照險105年上路打基礎 <鉅亨網>

不要再焦慮了 小心認知控制能力低落


如果家中長輩常常焦慮、不安,小心他們的認知控制能力會下降。最近有研究支持焦慮和認知控制能力之間是負向相關的,換句話說,當你的認知控制能力越好,你焦慮的程度、頻率就會低,你焦慮的程度、頻率越高,認知控制能力就越低落。

2013.12.18銀髮新聞摘要


  1. 1年協尋12老人 警員獲表揚 <聯合報>
  2. 長照立法「呷緊弄破碗」, 將扼殺照顧服務與人力發展! <苦勞網>

祈禱會隨著年齡改變?


多數人的刻板印象是,年邁的長輩比較迷信,更著迷於宗教的力量。但其實沒有太多的研究真正去探討這個問題,究竟在參與宗教活動上、與神明的互動上,年齡是否會是個影響的因素呢?

2013.12.13銀髮新聞摘要


  1. 防老人車禍 「路老師」用歌仔戲教安全 <蘋果日報>
  2. 神隆常熟二廠落成 統一加碼攻銀髮保健品 <蘋果日報>

越老真的對於生活越滿意!


幾個月前有新聞報導85歲的人是最快樂的,我們也幫大家做了相關的介紹,讓大家看看台灣老人是否比其他國家的老人快樂。雖然很多研究顯示,年長者隨著年紀的增加會越快樂,但這點和多數人的刻板印象是相互斥的,因為多數人會覺得年紀大的人有較多的病痛,怎麼可能會比較快樂,對於生活比較滿意?再者,過去的研究有一個共同的缺失:他們並非長期追蹤同一群人,因而得到這樣的結果;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同一個時間點,找不同年紀的人來做調查,然後比較不同年紀的人,快樂的程度是否有所不同。

2013.12.09銀髮新聞摘要


  1. 通報協尋老人 逾九成為失智症患者  <公共電視>

自我同情也是正向老化的資源


自我同情是一個近年來新興的概念,其定義就是說當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能夠無條件的關注、接受自己的一種心理狀態。提出自我同情的學者將這種心理狀態分為六個部分:
  1. 自我慷慨 vs. 自我評判:指當面對困難、挫折時,個體是採取關懷自己的態度或是批判自己的態度。
  2. 歸諸人性 vs. 隔離:指個體是否能視所面臨的困難挫折為人性的常態,而非特別針對自己而產生的。
  3. 慈心 vs. 過度詮釋:指各體是否能夠接受所面臨的狀態,而非過度詮釋、反芻所面臨的苦痛。

2013.12.04銀髮新聞摘要


  1. 活力再現! 松山區老人退而不休 <今日新聞>
  2. 尋找走失老人新利器 警政署研發「相片比對系統」 <中廣新聞網>

認知訓練能夠改善平衡感


之前我們介紹過運動可以改善認知功能,但認知訓練是否也能夠影響一些生理行為,例如走路呢?之前我們有介紹過跌倒和認知功能之間有高度的相關,那是否可以透過認知訓練來改善走路的能力呢?

2013.12.02銀髮新聞摘要


  1. 中期照護 老人出院後避免失能 <聯合晚報>
  2. 新光明年將辦老人三鐵  <中國時報>
  3. 全台1成老年人口 竟占健保支出比重達3成 <優活健康網>

生活品質的改善 永遠不會太遲



「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臨酒改憂愁」這兩句耳熟能詳的話,可以說是道盡了老菸槍和酗酒者的心聲,雖然很多研究都指出抽菸、酗酒長期下來會對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但是可能更少人知道,把這些習慣戒掉的時間,永遠不會太遲。


物質濫用(香菸、酒精、藥物甚至毒品)常常和負面情緒有關,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逃避現實不快的途徑;藉由物質的濫用,刺激神經系統釋放更多的多巴胺,增加愉悅感,當經過一段時間後,雖然多巴胺的分泌量沒有減少,但你卻覺得愉悅感降低,進而加重用量,而當不使用時身體會覺得有某一部份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並強烈的渴望再度使用,因此形成了所謂的上癮行為,然而這些東西和老化有關連嗎?有,雖然在形式上略有不同,但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巴胺的受體將會減少,這也意味著即使多巴胺的濃度相同,你會因為多巴胺受體的減少,而覺得愉悅感降低,看出其中關連了嗎?這是不是也側面解釋了者兩者之間的關係了呢?


美國研究者為此做了些研究,因為他們即將要面對二戰後嬰兒潮所形成的老年人口(到2030年老年人口將約佔美國人口的20%),而且這個族群有很高比例的物質濫用現象(跟前一世代相比),若他們不設法改善這個問題,這就會變成他們醫療上很大的負擔,令人鬆一口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老年,還是有策略可以使當事人脫離物質濫用的泥沼,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至於具體要怎麼進行呢?其實方法很簡單,研究發現,其實只需要一些鼓勵和支持,就可以幫助老人持續朝正向積極的方向改變,注意他在這個歷程中的所有細節,並給予支持與鼓勵,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想可以保護他們的自尊需求,這些看似不足道的小動作都是讓老人持續改善的動力,雖然東西方的民情有些不同,但相信這些方法所帶來的效果,會是大家都適用的。



參考文獻
  • Snyder, M. et al. (2013). Substance use and brain reward mechanisms in older adults.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 VOL. 51, NO. 7, 2013

 


2013.11.29銀髮新聞摘要


  1. 日本10月零售銷售 連三紅 <聯合報>
  2. 北京老人摔倒可理賠 官方:防訛人 <文匯網>

癒後復健的重要性


過去病人因傷住院,出院後鮮少需要做復健治療,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出院後若醫師評估有復健的需求,都會鼓勵病人去做物理治療或是職能治療等。在台灣,復健的環境主要是進行短時間的課程,例如每次一到兩小時的課程,且多數課程是治療師與病人單獨的互動。在瑞典,有以社區為單位的日照復健服務,年長者在出院後,每周去這樣的機構二至三次,每次六小時的時間,但僅提供出院後三個月內的年長者。在這種日照復健中心,除了強調物理上的復健外,也透過長者們的互動提供了社會支持和社會接觸。

2013.11.28銀髮新聞摘要


  1. 超樂!90歲上樂齡大學 風雨無阻樂無窮 <中廣新聞網>
  2. 台灣退休年齡 早韓國10年 <中國時報>
  3. 新保 搶攻銀髮族照護 <經濟日報>

語言能力退化─比較輕度阿茲海默和輕度失憶型認知障礙



常常覺得和老人難以溝通嗎?除了世代的差異,也有可能是因為老人語言能力正在退化的緣故。隨著人的年紀越來越大,人的身體也逐漸開始老化。老化不僅僅是看得見的白頭髮或是老花眼,還有看不見的老化,包含記憶、語言能力、認知功能等等的下降。

2013.11.27銀髮新聞摘要


  1. 45%老人 在最低所得組 <中國時報>
  2. 高齡友善城市 新北市獲首獎 <中國時報>
  3. 高齡友善城市 嘉市獲頒11獎 <聯合報>

橘色善念研討會 - Professor Leslie Davis Burns的演講

這個研討會已經連續第三年在輔仁大學舉辦,這次要跟大家分享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主題,這主題是探討設計的永續性以及如何改善生活。乍看之下,這兩件事情和年長者不一定有關係
,但透過Burns教授的分析,可以發現兩者是息息相關的。

2013.11.26銀髮新聞摘要


  1. 這里最養老:公館里 銀髮族生活無憂 <蘋果日報>
  2. 眼力老化/六秘訣 幫助長輩維持眼力 <聯合報>
  3. 第五屆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頒獎典禮 <大成報>
  4. 樂齡學習不老 創作人生繪本 <中國時報>

如何讓年長行人安全過馬路?


在過馬路的時候,不時會看到老年人落在人流的後方,或是停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中央進退不得。這讓我們對於那些獨自過馬路的年長者捏了一把冷汗。並不是每個路口都有扶年長者過馬路的好心人,如何才能讓他們更安全的過馬路呢?

2013.11.25銀髮新聞摘要


  1. 老人跌倒後嗜睡?恐傷及頭部 <聯合報>
  2. 銀髮族冷熱不敏感…感覺神經退化 <聯合晚報>

焦慮不一定會對年長者的認知能力有影響


關於焦慮的研究顯示,當個體處理完全不焦慮或完全焦慮的狀態,認知功能會較不好,因為焦慮也會占據一些訊息處理的資源。但過去的研究顯少使用年長者為實驗參與者,所以還不清楚焦慮對於年長者認知功能有甚麼樣的影響。因為年長者的訊息處理資源較年輕人更為有限,焦慮的影響可能會有所不同。

2013.11.22銀髮新聞摘要


  1. 足甘心!92歲阿公看病免排隊 <優活健康資訊網>
  2. 東瀛視窗-日超商業 大玩兩手策略 <中國時報>
  3. 心算、背詩詞…強化θ波 延緩大腦老化 <聯合報>

規劃失智長者的美術活動


藝術治療是一個越來越風行的治療方式,透過從事藝術活動,來促進個體的身心幸福感。之前我們有介紹過音樂對於年長者的影響,也介紹過透過藝術治療的方式來和失智長者溝通。

2013.11.21銀髮新聞摘要


  1. 黑心養護院 1人顧8老人 <蘋果日報>

有「歲」就無「眠」?原因與後果


一般人對於老化難免存有某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顯例之一即為網路上流傳已久的一則繞口令(以閩南語發音):「站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倒咧睏抹去,食飽多放屁,無食愛生氣,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忘記,出門無地去,要死無勇氣,祗好活下去。」其中「坐咧就哈戲,倒咧睏抹去」指的就是一旦上了年紀,睡眠品質往往跟著惡化。然而,是否真如庶民智慧所言,老化的過程一定免不了睡眠障眠的產生?而睡眠困擾與年長者的身心福祉是否又有任何關聯?

2013.11.19銀髮新聞摘要


  1. 企業老闆捐「到宅車」 載獨居老人就醫 <聯合報>
  2. 友善服務 銀髮族就醫沒煩惱 <自由時報>
  3. 國民記憶庫啟動 全台蒐錄你的故事  <聯合報>

為什麼教育程度一般般的年長者比較不會自殺?


講到自殺,腦袋浮出的畫面會是什麼呢?為愛?為錢?年輕人?老年人?有兩份報告指出,年長者的自殺人數和教育程度所畫出的曲線是個U形曲線,有一群科學家對於這樣的U形現象感到好奇,因此做了一個涵蓋62個國家的跨國的老人自殺研究,試圖找出年長者的自殺與該國的教育指數關連何在。

2013.11.18銀髮新聞摘要


  1. 老人營養不良 從飲食習慣著手 <東森新聞雲>
  2. 垃圾桶敲樂音 新庄爺奶秀活力 <聯合報>

虛弱就一定憂鬱嗎?-如何預防憂鬱與虛弱


老化的其中一個併發症狀就是虛弱(frailty)虛弱,指的是容易受身體與心智退化的影響,也與殘疾及死亡有所關連。由於在健康心理學研究裡,憂鬱與虛弱這的測量指標具有重疊性,因此研究者就會好奇它們是否是一個心理構念(Psychological construct)。如果是同一構念,意涵只要虛弱就會伴隨憂鬱;如果不是,代表這二者不必然會一起發生。

2013.11.15銀髮新聞摘要


  1. 永續觀光-人道關懷 銀髮族可快樂出遊 <中國時報>
  2. 熟齡不老影像推廣 鼓勵銀髮追夢 <中國時報>
  3. 研究:視網膜變化 可能診斷出阿茲海默症 <新頭殼>

握緊扶手,保持平衡


在捷運站、火車站以及百貨公司穿梭各個樓層的時候,樓梯、手扶梯(或稱為電扶梯)、電梯這三個選項之中,你會選擇哪一種呢?這當中,最耗體力的那一個卻是最安全的(樓梯)。但是對很多銀髮族來說,爬樓梯又太累(況且捷運樓梯那麼長),電梯有時候又太慢(或者很少),通常還是會無法避免要搭手扶梯。究竟手扶梯安全嗎?在搭手扶梯的時候,有什麽需要注意的嗎?

2013.11.13銀髮新聞摘要


  1. 辣嬤跳「姐姐」 為老人橄欖賽暖場 <聯合報>
  2. 英國銀髮族 搶搭刺青朝 <中國時報>
  3. 食在安心!林口樂齡中心自制五行拉麵 <新頭殼>

年少時的音樂訓練有助於年長時的聲音處理


最近陸續有一些長期追蹤的研究成果出爐,告訴我們中年的一些習慣或是認知功能等,如何影響個體老化或老年時的身心狀態。這些研究比起跨年齡的比較更有說服力,因為可以證實是因為老化造成的影響,而不是因為在同一個時間點,老人和年輕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影響。過去的研究已經顯示,有接受專業音樂訓練的人,年老時的聲音訊息處理是較佳的。但畢竟這樣的人是少數,可是其實有不少人,多多少少都有接受音樂訓練,那這些音樂訓練會對老年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2013.11.11銀髮新聞摘要


  1. 3.8億樂透得主 照顧老人不退休 <蘋果日報>
  2. 銀髮保健 - 服用安眠鎮定劑 <中國時報>
  3. 玩槌球尋同好 銀髮族活力旺 <中國時報>

記得好的事情就會快樂


之前有介紹過西方社會的年長者都比較快樂,而在台灣的年長者似乎不見得是比較快樂的,一個可能的差異來自於兩群年長者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有可能西方社會的年長者,總是傾向表達正向快樂的那一面,而台灣年長者則傾向表達比較不快樂的那一面。

2013.11.06銀髮新聞摘要


  1. 警用Line傳照片 幫助失智老人回家 <蘋果日報>
  2.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 老人常做家務可防心臟病 <人民網>
  3. 推廣保健鞋 足起健康 銀髮樂活體驗 <中國時報>

老人、老老人、超級老人


當人們平均壽命不長的時候,65歲以上的會被稱為老人,但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65-74歲的已經被稱為年輕老人 young-old,75歲以上稱為old-old,也有研究者把95歲以上稱為oldest old,不知道如果人的壽命一直延長,以後我們怎麼稱呼超過百歲的老人?大家有想過這些分類有特別的意涵嗎?所謂的老老人和年輕的老人,是否真的是人生獨特的階段劃分,或是只是一個連續改變的進程?

2013.11.05銀髮新聞摘要


  1. 新北首創... 當志工存時數 「佈老」訓練開課 <聯合報>
  2. 獨老天使喜相逢 「第一支舞」愛相伴 <大成報>

年長者的事件記憶不一定比年輕人差

 
記憶是老化現象中最被關注的一項,因為記不住事情,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忘了要吃藥、忘了和別人有約會等等。過去的研究顯示,年長者的記憶並非全盤性的變差,主要受到影響的是事件記憶,也就是對於特定人、事、物的記憶。

2013.10.31銀髮新聞摘要


  1. 台東160三失老人知本泡腳 圓了溫泉夢 <聯合報>
  2. 逼退銀髮賭客 公園設警值班台 <自由時報>

跌倒不僅是生理上的警訊


幾天前有個新聞報導,提到有研究發現,常常出外社交的長者,比較不容易跌倒。聽起來有點不相關,一個是生理上的,一個是心理上的活動。今天介紹的研究則是進一步探討,跌倒和心智功能的關係。

2013.10.28銀髮新聞摘要


  1. 夫妻買屋 讓全村老人歇腳 <中國時報>
  2. 台中大人日 13院校輪流服務長輩 <大紀元>
  3. 銀髮學習宅配員 愛與知識 送到家 <中國時報>

2013.10.27銀髮新聞摘要

  1. 老人照護 胡志強勉男性加入 <自由時報>
  2. 「守歲」溫馨好戲 呼籲重視失智症  <聯合報>

高齡友善城市國際研討會 - Dr. Sarah Harper的演講

Harper教授的演講題目為:經濟/就業的表現與代間關係對長者健康的影響,不過實際上是在探討他們一個全球性的老化調查,橫跨多個國家,總共調查了四萬多筆資料,這次的演講特別專注在亞洲的十一個國家所蒐集的資料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台灣、香港、菲律賓、南韓等。

2013.10.25銀髮新聞摘要


  1. 迎接高齡社會 宜蘭辦國際研討會暨成果展 <今日新聞>
  2. 募集高齡微笑 「青春棒棒堂」開跑 <聯合報>
  3. 宜蘭樂齡博覽會 <中國時報>

誰說老化的刻板印象一定會帶來壞處

過去的研究顯示,只要人想到自己老了,反應就會變不好。我們之前也介紹過一個研究,證實只要想到要做記憶測驗,自己感受的年齡就會老五歲。到底這些對於老的刻板印象,是否真的只會帶來壞處呢?

2013.10.23銀髮新聞摘要


  1. 老人學新東西 大腦多思考更靈光 <台灣新生報>
  2. 彩繪手腦並用 有效延緩失智 <聯合報>

超越生理健康的心能量


說到「銀髮健康」,你會想到什麼呢?「身體健康」應該是第一個出現在腦袋中的想法吧,除了身體健康之外,當到了銀髮這個階段,還會希望擁有什麼呢?財富?權力?還是其他呢?

2010.10.22銀髮新聞摘要


  1. 銀髮市場大 天天星期天 <欣傳媒>
  2. 商圈樂齡傢俱大賞 <東森新聞雲>

年長者的情緒剖析

(你看得出這位阿嬤的情緒嗎?)

大家對於年長者情緒的瞭解,大部分可能都是刻板印象,有些人覺得年長者比較快樂,有些人覺得年長者比較不快樂。根據我們只前的小型調查有76%的認為年長者的情緒是比較負向的。

2013.10.21銀髮新聞摘要


  1. 幫老人顧健康照顧服務員每天騎車50公里 <蘋果日報>
  2. 銀髮族運動練好下半身 性事自然回春 <聯合報>

為什麼長者會宅在家?

雖然在新聞媒體上,我們會看到很多長輩活躍老化的例子,但實際上,有一群長輩其實不愛出門,其中有一些是行動上不便,但另外一些長者就是不想出門。大家有想過為什麼嗎?

2013.10.18銀髮新聞摘要


  1. 德國老人被迫移民養老 <好房news>
  2. 金曲歌王王宏恩義唱募建老人大樓 <蘋果日報>
  3. 社福+壽險 銀髮族無憂 <經濟日報>

工作是免費的抗老秘方


我們經常都會聽到別人說「老人家就該退休享清福」,不然就是「老人家老了身體不好腦袋不好就別再讓他繼續工作」;但在這個社會發展趨勢下,很多年長者仍然在社會上工作。到底晚年工作對於年長者是好事或是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13.10.17銀髮新聞摘要


  1. 助老人就醫 熱心民捐款購到宅車 <蘋果日報>
  2. 老翁中度失智 牌技仍一流 <中國時報>

人越老就越難一眼「面面俱到」!

   

在你張開雙眼的一瞬間,映入眼簾的世界,包含著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事物,然而,過去研究發現人們在視覺工作記憶中能夠維持操作的訊息數量,並非我們主觀感受到的豐富,而約是3至4個項目左右。此外,這些視覺項目中的特徵(例如空間位置、顏色、形狀、方向等),在人們的知覺過程中,會透過神經細胞產生共振的激發,快速自動地將這些特徵屬性結合(binding)在單一一個項目中,使我們看到一個具有空間位置、顏色、形狀與方向的物體,產生一個整合的視覺經驗,不致於讓同一個物體的特徵分崩離析。

2013.10.16銀髮新聞摘要


  1. 銀髮族練體能 血壓降歡喜多 <中國時報>
  2. 直擊磁石體驗 銀髮族再生幹細胞 <中國時報>
  3. 宜蘭盃全國武林大賽 樂齡族尬身手 <今日新聞>

年長者的決策判斷


我們的刻板印象是年長者的決策判斷比較不好,但真的是如此嗎?決策判斷其實包含很多不同的面向,被詐騙集團騙錢,只是其中的一個面向,但或許這個面向太過於鮮明,所以我們會覺得年長者在決策判斷上是非常不在行的。實際上,年長者們不見得是決策判斷上的輸家,否則怎麼會看到他們很會斤斤計較,總是知道好康的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