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與人際關係的維繫──情緒交流是最有效的互動

過去的心理學研究發現,相較於年輕人或中年人,長者對於身邊的人際關係會願意投入較多的心力來維持互動。這點我們也可以從身邊的長輩觀察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更在意人際互動的品質,且會更主動維繫身邊的親情或友誼。

2013.08.31銀髮新聞摘要


  1. 三灣彌陀村 老人免費住 <聯合報>
  2. 台灣三成老人好憂鬱!吃菜不吃肉 憂鬱風險高七倍 <NOWnews>
  3. 醫療雲概念 easy pill用藥系統奪金獎 <科技螞蟻報>
  4. ”銀髮新世界“聽友會 爺奶當“麻豆”走秀 <台灣新浪>
  5. 開學始業式 祖孫共讀 <中國時報>

透過藝術和失智症患者溝通

大家如果有和失智症患者接觸的經驗,或是有看過一些相關的紀錄片、影片,就會知道要和失智症患者用語言溝通有時候是困難的,一方面因為他們的思緒混亂,另一方面是因為晚期他們可能就不喜歡用語言來溝通了。語言無法溝通該怎麼辦?

2013.08.29銀髮新聞摘要


  1. 百家店募愛心 籌老人服務車 <中國時報>
  2. 怡仁居日照中心三週年慶成果展 銀髮園藝讓爺奶更有朝氣 <台灣好新聞>
  3. 日本人口連續4年減少 少子高齡化未得到遏制 <北京新浪網>

母親的基因影響後代的老化過程?

幾天前在國外有一則新聞報導:Mother's genes can impact aging process (母親的基因會影響老化過程)。光看標題,大家心中可能會想,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畢竟我們的基因都是由上一代繁衍下來的,那為什麼這會成為一則新聞?有些人可能另外會想到,為什麼要特別提到母親的基因,難道父親的基因不會影響嗎?

2013.08.26銀髮新聞摘要


  1. 監委籲設機制 防人頭高齡醫師 <自由時報>
  2. 失智外婆叩門聲 33歲老闆當照護員 <聯合報>

2013.08.25 銀髮新聞摘要

  1. 10年付出 她75歲顧13獨居老人 <聯合報>
  2. 祖孫嘉年華 今登場 <人間福報>

為什麼智者常樂?



近來有許多探討長者快樂或幸福發展軌跡的研究,總的來說,單就年齡與快樂或幸福發展的共變關係所進行的實證研究,其結果往往呈現出許多不同的模式,如:線性遞增、遞減或呈非線性發展...等。因而,與其討論人們是不是會越老越快樂、越幸福,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去問:「什麼樣的人會越老越快樂、越幸福?」以及「這些人如何能快樂幸福到老?」。當然,這也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其中可用以解釋的變數有很多,大至生長國家的經濟水準小至個體自身各項功能條件、健康狀態...等等。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會有很多功能上的退化與失去,但同時歲月也帶給了我們一些經驗與智慧的積累。就如同Cattell將人的智能分類為流質與晶質兩種,成人的晶質智能有不少發展的空間,而智慧的增長如何讓人幸福快樂到老呢?最近的一篇加拿大研究(Etezadi & Pushkar, 2013)便嘗試將長者智慧與其情緒幸福感(emotional well-being)間之關係與中介機制進行探究。該研究針對360名退休長者進行調查,除了採用三向度智慧量表(Three-Dimensional Wisdom Scale)以及正負向情緒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作為主要變項之量測工具外,同時還將壓力因應風格、生命意義、制控感等納為中介變項進行探討(有興趣瞭解變項定義與測量的人可以參考原文)。研究結果顯示:越有智慧的人越能採用正向因應風格(如:聚焦於處理壓力源或採用正向角度詮釋遭遇),也較投入具生命意義的追尋活動及擁有較高的制控感。上述變項對於正向情緒的增進具有完全中介效果,而長者智慧透過生命意義的投入與制控感亦對於降低其負向情緒產生間接地影響效果。

除此之外,筆者也想分享最近閱讀的一本書發現幸福:1000位長者教會我的人生30堂課,這本書來自於康乃爾大學Karl Pillemer博士負責的一個長期計畫(The Legacy Project)成果,該計畫將長者視為生活專家,兼採調查與訪談美國一千多名長者的資料,將長者們的生活智慧加以整理、具像化。針對快樂,一名89歲的西方老奶奶說:快樂是一種「選擇」而非「狀態」,這其實呼應了前述Etezadi and Pushkar (2013)提到的制控感的中介作用,此外,該研究也提供了一些長者的快樂秘訣,如:聚焦於眼前所有、將接受作為煩惱的解毒劑(我們也曾介紹過與此相關的研究)...等。看完後,筆者真心覺得長者們真是情緒調節的專家,他們傳授與分享的內容,應可使很多人受用。目前台灣似乎還沒有這樣的計畫出現,但筆者認為台灣的長者或經歷過戰爭、或經歷過窮苦、或遭遇過人生各階段許多的悲歡離合,定有許多處世秘訣值得我們挖掘,讓他們這些實用智慧埋沒掉,實在很可惜!藉由這個平台,也許我們可以號召更多的同好(不管是不是學界的朋友)一起來整理與分享這些身邊長者的智慧,讓這些幸福的秘訣得以傳承、流動出去,也讓大家在選擇要為自己的快樂或幸福負責時,有更多的軟性資源挹注!!

趁著今天「祖父母節」,跟身旁長輩討教交流一下吧!!

用聽的也可以
   
參考文獻
  • Etezadi, S., & Pushkar, D. (2013). Why are wise people happier? An explanatory model of wisdom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4, 929-950.

成功的喜悅對年長者的好處

過去的研究發現,人的表現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影響,例如黑人若在填寫智力測驗前,先填寫個人資料,裡面若有問到他的種族,則他們的表現會比較差。因為社會上的刻板印象認為黑人的智商較低,在測驗前先回想自己的種族,會促發他們腦海中這個刻板印象,自然表現就會會比較不好。之前也有介紹過,若讓年輕人想到老人相關的概念時,則他們的表現會比較像老人。

2013.08.22銀髮新聞摘要

  1. 老人開車險象多!擬修法 <聯合報>
  2. 美高齡駕駛車禍死 青少年人數的兩倍 <聯合報>

銀髮族志工助人利己

在台灣及世界上很多地方,我們都會發現很多銀髮族擔任志工,但是擔任志工有甚麼好處呢?不論年齡層,擔任志工都有很多的好處,但針對銀髮族的研究,很多關切的是擔任志工是否與銀髮族的存活率有關係。

2013.08.21銀髮新聞摘要


  1. 照顧失智老人 多陪伴少用藥 <聯合報>
  2. 有福了!台中市補助老人健保費 <Nownews>
  3. 銀髮共餐話當年 要學不老騎士 <聯合報>

2013.08.20銀髮新聞摘要


  1. 瞄準高齡商機,日銀髮族專用手機內建line <數位時代>
  2. 南韓銀髮族瘋智慧手機 <自由時報>
  3. 高齡者重複用藥 北市首創高齡有善藥局 <中國時報>

該由誰照顧年長者?

康健雜誌這個月有針對年長者照顧的相關報導,在線上影展的紀錄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韓國及日本老人相關的服務。關於年長者照護有一個觀念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是我們應該把年長者照護當做執行一個專案計劃,換句話說,就是應該有規劃,且要構思如何去做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開車,傷人?不開,傷己!(For elders, it may hurt others to drive, but hurt themselves not to.)

兩個多月前,台北市發生了一起高齡駕駛者撞死高齡行人的新聞事件,一時之間,關於年長者開車風險的討論,紛紛躍上媒體版面,其中也包括借鑒鄰國日本的相關經驗。以日本為例,針對七十歲以上的年長者,政府除了縮短更換駕照的期限並要求通過相關測驗,更進一步鼓勵年長者主動繳回駕照以換取種種優惠 (參考過去文章,了解更多國家針對年長者駕駛的限制)。反觀台灣,目前尚未制訂全國適用的高齡駕駛者退場機制,僅有大台北地區施行了零星的因應措施。其一為台北市區監理所針對連續兩次未換照的七十歲以上駕駛人,寄發催換通知,並檢附「自我健康評估檢表」,若駕駛人自我評估出現老化徵兆而不適合開車,則採柔性勸導方式鼓勵其自主繳回駕照註銷。其二仍由台北區監理所主導,自今年520日起推出70歲以上的的駕駛人可用放棄駕照的方式換取悠遊卡的活動,至八月初500張悠遊卡已被換領一空。


2013.08.19銀髮新聞摘要


  1. 藉繪畫擺脫喪妻傷痛 英退休老人臨摹名畫數百幅 <東森新聞>
  2. 幫獨居老人做便當 小姊妹圓夢 <中國時報>

職場有一老,如虎添翼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大家可以參考本網站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文章,內文有詳細介紹。的確年長者的智慧、經驗都比年輕人還要豐富、優秀,而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在職場上的長者,是不是更厲害呢?

2013.08.16銀髮新聞摘要


  1. 健康又助人 54老人種菜30斤捐物資銀行 <聯合報>
  2. 顧銀髮族健康 擬發運動卡 <自由時報>
  3. 不老騎士美夢 <中國時報>

因時制宜的老化大腦


年齡的增長,除了是在人們的面容上刻畫出歲月紋路外,成人的大腦中的白質結構密度,以每年約1至2%減低,特別是在與記憶運作有關的海馬體,白質流失的速度更是比其他大腦位置來得快速。不過,時常可見到健康、認知表現優異的年長者,讓年輕人自嘆弗如。他們大腦是怎麼了,才能維持優秀的認知能力呢?

2013.08.15銀髮新聞摘要


  1. 台灣老人愛吃藥 用藥量是年輕人的三倍 <台灣新浪>
  2. 體適能活動 老人找回活力 <人間福報>
  3. 看好高齡商機 和民便當宅配大賺 <蘋果日報>

喝可可真的能延緩失智?

幾天前新聞報導提到每天喝兩杯可可,可以延緩失智,但真的是這樣嗎?在了解研究的原文後,我們要告訴大家,事情並沒有那麼的單純。首先,媒體引用的其實不是做這個研究的人員所發表的評論,而是Neurology這個期刊編輯的言論(這研究所發表的期刊)。再者,這個研究並沒有持續追蹤這些年長者,所以不可能知道喝可可是否可以延緩失智!最後,其實這個研究最重要的貢獻並不是發現喝可可的好處,而是提供了一個比較廉價去探索腦部血管運作狀態的方法,我們會請這方面的專家,就這點再多做介紹。以下我們會先就研究做初步的介紹,比較細節的內容,我們會發表在泛科學網站上



2013.08.14銀髮新聞摘要


  1. 老人K歌餐會 22桌待認桌 <聯合報>
  2. 樂齡行動導航 銀髮族看病免煩惱 <華人健康網>

睡不著! 我的認知功能會變差嗎?

圖片來源:flickr

隨著歲數的增長,大多人會有個很明顯的改變,那就是睡眠的時間漸漸變短了。除了睡眠時間變短之外,最讓人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想睡又睡不著的失眠症狀。在睡不好或是睡眠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會感覺到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也比較容易感覺到自己記不住事情。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似乎就會認為自己是不是認知功能會因為這樣失眠的情況而漸漸變差。

2013.08.12銀髮新聞摘要

  1. 爺奶完快閃 千歲樂團展活力 <中國時報>

耳順之年的秘密


隨著老化歷程,人的身體與認知功能皆會自然退化,孔子很早以前就曾勉勵我們:「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用比較淺白的方式來說,就是年長之後,即便遭遇那些不中聽的話語以及不如意的事情,也皆能通達其理、順應天命,將一切視如飛鴻雪泥,而能淡然處之,但是,要做到耳順可真是不容易!

2013.08.09銀髮新聞摘要


  1. 北市推動老人共餐 表揚熱心里長 <聯合報>
  2. 銀髮人退休後怎麼辦 <大紀元>

長輩們比較慷慨?


圖片來源自:flickr

分帳的問題在生活中很常遇到。聚餐時每個人該出多少錢?出遊的花費該如何分攤?一起投資的獲利最後該如何拆帳?無論年長或年幼,在生活中想必都會面臨到類似這樣的問題。但是在決策上以及情緒上,長輩是否跟年輕人有不一樣的行為反應呢?

2013.08.08銀髮新聞摘要


  1. 高鐵贈一日票 老人喜跳騎馬舞 <中國時報>
  2. 高市推高齡友善藥局與餐廳認證 <蘋果日報>
  3. 高齡化趨勢 生技需求有增無減 <聯合報>

失智症的初期徵兆

耕莘醫院 神經醫學中心 主治醫師 劉議謙

隨著一個人的年齡不斷老化,認知功能也會隨之衰退,衰退的速度跟這個人前半生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簡單說,有著規律運動習慣、飲食清淡、常動腦的人比終身嗜食垃圾食物又幾乎不動的人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會慢得多。這個現象看一下下面這個加拿大心臟醫學會做的影片會印象深刻的多。



2013.08.07銀髮新聞摘要


  1. 王德和與華山基金會發起”愛老人“公益計劃送愛到偏鄉 <Nownews>
  2. 銀髮族駕照換悠游卡 500張全換完 <蘋果日報>
  3. 新北市圖銀髮族 平板電腦免費學 <聯合報>

台灣老人比其他國家的老人快樂嗎?


2013年8月6日各大媒體上都報告了蓋若普在美國的民調結果,顯示85歲的人最快樂,因為對人生沒有過度的期待。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新聞揭露人們似乎隨著年紀的增長,快樂也會增長。但在台灣的情形是如此嗎?大家可以參考筆者之前的作品

2013.08.06銀髮新聞摘要


  1. 高雄市老人公寓 崧鶴樓歡迎長輩入住 <大成報>
  2. 熱昏了 老人宅在家也中暑 <中國時報>
  3. 日本軟銀發表銀髮族專用簡易手機 <eprice>
  4. 不在過度期許 人到85歲最快樂 <蘋果日報>

阿嬤妳臉書了沒!

臉書幾年前開始在台灣風行,從早期的大家瘋種菜,到現在臉書成為一個龐大的訊息交流頻道,如果審慎使用臉書,它完全可以取代傳統媒體了。將近兩年前聯合報的元氣周報(2011年12月18日出刊)就探討年長者使用臉書的議題(因涉及版權問題,若朋友們有需要,可以透過旁邊的聯絡我們,我們會再把資料給您),幾個星期前也發生一場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而釀成的悲劇。

2013.08.05銀髮新聞摘要


  1. 開放小型安養機構 老盟批大開門戶 <自由時報>
  2. 燕巢老人日間照護中心開幕 <蘋果日報>

小時不了了,老了要煩惱

諸多研究顯示若一個人從事的行業是較勞心的,他們老的時候,認知功能會有較佳的維繫。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較頻繁使用他們的腦,神經元之間有較多的連結,老化的影響較不易在他們身上展現。根據這樣的現象,有研究者提出所謂認知水庫的概念,就是如果多儲存一些認知能力在水庫,老的時候,就可以從水庫取一些認知資源。


2013.08.02銀髮新聞摘要


  1. 安聯人壽2013失智老人募款起跑 <Now news>
  2. 就業津貼 放寬中高齡申請 <蘋果日報>
  3. 銀髮族看病掛號用滑的 <聯合報>

我老了,我的腦袋到底有沒有救?


在2007年時,每十個台灣人中就有一個是65歲以上的年長者,年長者在社會總人口數中佔的比例逐年提升,預估在2017年時年長者更將達到總人口數的17%。台灣社會的老化速度驚人,許多伴隨著老化帶來的疾病與影響都成為我們刻不容緩需要關注的議題。

2013.08.01銀髮新聞摘要


  1. 有巢氏員工 陪失智老人「玩偶」<聯合報>
  2. 另類可穿戴設備:老人、嬰兒、寵物市場 <新浪科技>
  3. 保障老人經濟安全 衛福部推以房養老 <優活健康網>
  4. 願意工作到70歲的人,最幸福 <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