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記性比「我們」的記性差

記憶退化是很多年長者都有的困擾,其中最常被討論是的連結學習的記憶,例如要把時間和地點連結在一起。說穿了,其實所有記憶的形成都仰賴連結形成的過程,因此只要這個能力退化了,對於新記憶的形成會有嚴重的影響。

2014.03.27銀髮新聞摘要


  1. 讓老人多運動 5月底設20個失智症服務點 <蘋果日報>
  2. 大溪發iPad Air 銀髮里長忙著學 <聯合報>

日本老人的生活



日本作為一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政府為此出台了很多福利政策。然而調查顯示,這些政策並沒有被充分地利用。這是為什麼呢?

研究者回顧了歷年來有關日本老人日常生活的學術文章,歸納得出了以下四大結論:

1. 孝道的文化陷阱        
根據傳統孝道思想,應由子女為父母养老送終。因此,日本老人往往放棄政府提供的上門服務,選擇與子女同住。但這與年輕一代較自我的價值觀相違背,同住的老人常被當作過時想法的代表,這造成了老人的壓力、憂鬱,甚至自殺。這樣看来,傳統思想使老人成了文化的受害者。

2. 尋求老化的「療法」
在日本,老化常被看作是一種需要治療或預防的疾病。這可能是因為:從兒童時期起,日本人就被教導要關注身體的健康狀況,即使是小病(感冒)也要去醫院治療。平時,日本人也會去寺廟求一些護身符,希望保持身體健康。

3. 日常活動
除了在家庭中扮演的各種角色,日本老人還會參加志工活動,或持續工作。即使形式不同,對老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與同齡人的交流。在聚會中,老人會討論人生困境和個人問題,同齡人則會提供積極的鼓勵和個人觀點。這表明,老人並非是悲觀的,至少在同齡人面前,他們會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一面。

4.性別差異
研究也顯示,日本年長女性比男性更了解政府提供的服務,但也更不願利用。另外,雖然女性從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憂鬱和自殺的風險也更高。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仍有待研究。

最後,研究者也指出,關於日本老人的研究並不全面(缺少來自老人的自我陳述)。但與歐美主流研究相比,同在亞洲文化圈的日本老人研究顯然更俱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 Wilinska, Monika. (2013).  In search of the everyday life of older people in Japan: Reflections based on scholarly literature. J Cross Cult Gerontol, 28, 435–451




  

2014.03.19銀髮新聞摘要


  1. 彰縣沐浴車 到宅幫失能老人洗澡 <聯合報>
  2. 古樓部落廚房 為老人免費送餐 <自由時報>
  3. 搭台灣好行到北海岸看景泡湯吃火鍋 限時推出享51折 <東森新聞雲>

社交媒體與年長者

維持社交活躍對年長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社交活動對於身心都有很多的幫注 (參考過去介紹過的研究)。而隨著時代的轉變,線上的社交媒體在人們的社交活動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在年輕人之間。但年長者可以躲過這一波浪潮嗎?似乎不太可能,筆者家中的長輩就因為沒有使用臉書,而看不到朋友分享的資訊;現在家中利用Line的聊天群組來做聯繫!

2014.03.14銀髮新聞摘要


  1. 天未亮搶卡位 免費健檢「折騰」老人 <TVBS新聞>
  2. 阿嬤太活潑 陸生獻唱台語歌 <蘋果日報>

邁向世代融合的高齡社會 - 研討會第二天

第二天的主題為代間學習,來自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Matt Kaplan教授分享代間學習如何創造雙贏的價值,透過代間學習,可以促使不同世代的人「悄悄的」更加了解與尊重彼此,帶來更具凝聚力的社會與正面影響。

在賓州會利用大型開放公共空間去邀請各世代的人一起參與活動,增加彼此接觸的機會,或是透過學校舉辦代間課程活動,如招募爺爺奶奶一起與孩童規劃心目中理想的公園,一起規劃聖誕節派對並且一起慶祝,透過代間活動改變彼此想法。Matt Kaplan教授提到,當爺奶與孩童一起規劃公園時,不同世代對於理想公園的需求與想像不同,而在討論規劃的過程中,彼此會開始互相理解與尊重,最後取其最大公約數,達到雙方心中的理想公園。

爺奶志工是發展代間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未來的代間活動更希望透過訓練,如規劃活動等,讓爺奶志工近一步成為爺奶領導者,帶領更多同齡志工一起參與,代間活動更注重於活動的過程而非結果。目前在賓州除了現行的代間課程志工外,更有園丁大師組織、美國退休人員協會志工等等,透過代間活動,可以使各世代間互惠,帶來更多正向的影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借鏡美國代間融合學習經驗,促使台灣未來有更友善環境與更適切在地化經驗。

回顧第一天的精彩內容

2014.03.13銀髮新聞摘要


  1. 多攝取動物蛋白 可防老年癡呆症 <台灣醒報>
  2. 萬丹鄉托老中心 首創社區型長照 <中國時報>
  3. 壯圍開心農場 銀髮族歡喜種花生 <聯合報>

邁向世代融合的高齡社會 - 研討會第一天


這個由教育部主辦,中正大學承辦的研討會,第一天的主題是高齡教育,除了介紹台灣的高齡教育現狀之外,也分享了美國高齡中心活動的規劃,以及退休人員人力再利用。

記得幾年前,其實就有在討論是否應該開放高齡者進大學就讀,可能採取不同的錄取管道,但是修業需求基本上和現在的大學生沒有差異。但這樣的想像,目前還沒有落實的時間表,其實有點可惜。台灣樂齡教育的推動,感覺上在追逐量的增加,究竟是否有質的增加,其實是一個問號。不可否認,現在很多年長者可以進修的管道,但提供的內容是否有所差異性,以即是否能夠真的對年長者有幫助呢?

美國全國高齡中心協會主席Carol Reagan提到她自己的高齡中心所舉辦的活動,相當值得國內高齡中心的規劃者參考。這中心是以題生高齡者的健康為目的,所以他們專注在身體健康、情感健康、精神健康、職業健康、社會健康以及智力健康這六個面向,相信大家應該也有些驚訝吧!到底樂齡教育要走向哪個方向,其實都是可以討論的,我們也很期盼樂齡教育可以走向更多元、觸及更多的年長者。

第一天下午的場次都是在談退休人士的活動規劃,其中一個是探討退休教職員和學校之間的關係,聽了相當令人羨慕,因為在南加大的退休教職員還是享有很多學校的福利,他們也有管道可以回饋學校。反觀台灣,不論是學校或是其他機構,退休教職員似乎就和原工作單位斷了線,其實非常可惜。

2014.03.11銀髮新聞摘要


  1. 焚化爐回饋金 舊社辦老人免費餐 <自由時報>
  2. 銀髮駕駛危險多 鼓勵繳回駕照 <中國時報>

放寬心,對自己、他人都好


之前我們介紹過一個研究,探討接納程度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顯示接納程度越高的年長者,幸福感越高。這次要介紹的研究則是探討寬恕、敵意以及健康之間的關係,這三者和年齡之間又有甚麼樣的關係。

2014.03.05銀髮新聞摘要


  1. 桃園老人福利加碼 駕駛視力免費測 <聯合報>
  2. 爺奶搶當保母 專家:是國家損失 <台灣醒報>
  3. 關懷獨老 銀髮志工無償行善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