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的音樂訓練有助於年長時的聲音處理


最近陸續有一些長期追蹤的研究成果出爐,告訴我們中年的一些習慣或是認知功能等,如何影響個體老化或老年時的身心狀態。這些研究比起跨年齡的比較更有說服力,因為可以證實是因為老化造成的影響,而不是因為在同一個時間點,老人和年輕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影響。過去的研究已經顯示,有接受專業音樂訓練的人,年老時的聲音訊息處理是較佳的。但畢竟這樣的人是少數,可是其實有不少人,多多少少都有接受音樂訓練,那這些音樂訓練會對老年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這次要介紹的研究就關注年少時若有一段時間曾經學過音樂,是否會影響年長時的認知能力,特別是在聲音訊息處理的部分。他們找了三群不同的實驗參與者,一群是完全沒有受過音樂訓練的,一群是接受少量的音樂訓練 (1-3年),一群是接受中度的音樂訓練 (4-14年)。這三群實驗參與者在智商、教育程度等部分沒有差異,僅有在音樂訓練的程度上有差異。

他們讓實驗參與者聽六種不同的聽覺刺激材料,這些刺激材料都是da的發音,只是其中有不同的頻率轉換。這個da的聲音是由5毫秒的/d/這個子音的聲音加上45毫秒的基本音 (100 Hz),之後會有120毫秒穩定的/a/母音的聲音。他們藉由觀察這些年長者在聽不同刺激時的腦電波反應,來推估他們聲音處理的差異。根據過去的研究,da的子音母音轉換,腦波會在聲音開始後的23,33,43,53,63毫秒有頂峰的反應;於是他們就計算三組不同的年長者,的頂峰反應和這幾個時間點有多少的延宕,例如有一組的老人在23.6毫秒有第一的頂峰,則就代表有0.6毫秒(23.6-23=0.6)的延宕。

他們讓長者在有噪音及沒有噪音的情形下聽這六種不同的聲音刺激,倘若長者是有重聽的現象,他們會將聲音刺激做調整,讓聲音聽起來比較大聲,降低因為重聽而造成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年輕時有接受中度音樂訓練的年長者,在母音子音轉換階段,腦波的頂峰有較短的延宕;換句話說,他們對於聲音的處理是比較快的。但是在母音呈現階段,三組年長者腦波頂峰延宕的情形並沒有差異。此外,接受中度音樂訓練的年長者,相較於其他兩組的年長者,較不會受到噪音的影響。另外,音樂訓練的時間長短,和頂峰延宕時間之間有負相關,也就是說,接受音樂訓練的時間越長,則頂峰延宕的時間越短,也就是說他們聲音處理的能力越好。

總結,中度音樂訓練對於老年的聲音處理是有幫助的,在這些實驗參與者中,他們平均而言都是四十幾年前接受音樂訓練的,而這些訓練居然在四十幾年後還對他們有影響!這個研究團隊其實也有針對成年人的部份去做類似的研究,同樣發現音樂訓練會幫助他們聲音訊息的處理,只不過這個表現和音樂訓練的時間長短沒有正向關,只要有接受訓練就會有較好的表現。但他們發現,做實驗的時間點和他們停止學習音樂的時間點,如果越接近,則音樂訓練對他們的幫助越大;如果距離越遠,則音樂訓練對他們的幫助越小。

所以,如果家中的長輩從經是音樂家或是有認真學習過某些樂器,那真的要恭喜他們,聲音處理的能力會比較好。不確定是否有研究讓年長者學音樂,然後看看學習音樂對他們的影響,如果有好的影響,那還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

參考文獻
  • White-Schwoch, T. et al. (2013). Older adults benefit from music training early in life: Biological evidence for long-term training-driven plasticity.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3, 17667-17674.
  • Skoe, E., & Kraus, N. (2012). A little goes a long way: How the adult brain is shaped by musical training in childhood.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 11507-115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