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年長行人安全過馬路?


在過馬路的時候,不時會看到老年人落在人流的後方,或是停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中央進退不得。這讓我們對於那些獨自過馬路的年長者捏了一把冷汗。並不是每個路口都有扶年長者過馬路的好心人,如何才能讓他們更安全的過馬路呢?


在台灣過去的十幾年來,因交通事故死亡的行人中,最大的年齡族群就是65歲以上的老人,佔所有死亡行人的78%。僅在A1類(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的交通事故的人數統計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所佔比例已經接近30%,並且呈現出追年遞增的趨勢。全球化的統計也顯示出相同的趨勢——根據法國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在馬路上喪命的行人是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人,而這一年齡群體只佔總人口的不到17%。

有人可能會感到奇怪:發生事故最多的,難道不應該多是莽撞的年輕人嗎?為什麼反而是經驗豐富的老年人佔最多數呢?

最近的一份研究似乎可以解答這一問題:年長行人多發生交通事故,是綜合身體素質以及認知、知覺能力下降所導致。這也解釋了在過去的相關研究中,年長者在過車輛川流不息的雙行道時,比起年輕人更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而如果是單行道,年長者則更容易做出正確判斷。

另外,年輕人在過馬路時,會用時間差來做決定,即「那輛車還有多久會開到我面前?」而與年輕人不同的是,年長者都會根據車輛與自己的距離來判斷是否要過馬路。在判斷遠處一輛不斷接近的車輛在什麼時間點會到自己身前時,年長者的判斷似乎與年輕人相反。比起慢速行駛的車,面對高速行駛的車時,年長者更多地作出「現在過馬路安全」地判斷、走得更慢、並且選擇更危險地路線來過馬路。

然而,過去的研究仍然有缺陷,比如缺乏直接證據、只測量習慣化行為、以及忽略身體機能的衰退等因素造成的影響。所以,在這份最近的研究中,研究者將受試分為3個年齡層,分別為:20-35歲的年輕人、60-70歲的低齡年長者,以及70-84歲的高齡年長者。實驗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受試會進行一個過馬路的評估作業:他們站在180°半圓形屏幕的模擬器前,通过看左右兩邊的模拟路況,來判斷不同速度车辆的時間差是否足夠他以正常速度穿過馬路,並用按鍵的方式來表示時間差的長度。在隔天的第二個階段中,受試接受一系列認知、知覺,和身體測試。

結果表明,造成錯誤判斷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為:行走速度>判斷車輛接近所需的時間>視覺處理速遞>注意力的轉換。總的來說,年長者會高估他們的行走速度,錯誤估計車輛接近的時間,在面對雙行道上高速行駛的車輛時也顯示出知覺和注意力的不足。

研究者也就此結果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1.在馬路中間設置個離島來幫助年長者分段過馬路;2.對道路進行限速;3.針對年長者做過馬路的培訓等。

對於第三點,交通局已經成立「交通安全守護團」,只要是20人以上里辦公處、社區或老人團體、社團等,都可以由交通局安排經驗豐富的講師到場講解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年長者可以通過參加此類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和過馬路的技能。

不過,還有一個做法是最容易做到且不需要成本的,那就是每個人都能伸出援手,扶著年長者過馬路,比起前面幾種方法的實施,這也是一個最快見效的做法。


參考文獻:Aurlie DommesViola CavalloJennifer Oxley. (2013). Functional declines as predictors of risky street-crossing decisions in older pedestrians.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59, 135-1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