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樂!90歲上樂齡大學 風雨無阻樂無窮 <中廣新聞網>
- 台灣退休年齡 早韓國10年 <中國時報>
- 新保 搶攻銀髮族照護 <經濟日報>
語言能力退化─比較輕度阿茲海默和輕度失憶型認知障礙
常常覺得和老人難以溝通嗎?除了世代的差異,也有可能是因為老人語言能力正在退化的緣故。隨著人的年紀越來越大,人的身體也逐漸開始老化。老化不僅僅是看得見的白頭髮或是老花眼,還有看不見的老化,包含記憶、語言能力、認知功能等等的下降。
橘色善念研討會 - Professor Leslie Davis Burns的演講
這個研討會已經連續第三年在輔仁大學舉辦,這次要跟大家分享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主題,這主題是探討設計的永續性以及如何改善生活。乍看之下,這兩件事情和年長者不一定有關係
,但透過Burns教授的分析,可以發現兩者是息息相關的。
,但透過Burns教授的分析,可以發現兩者是息息相關的。
2013.11.26銀髮新聞摘要
- 這里最養老:公館里 銀髮族生活無憂 <蘋果日報>
- 眼力老化/六秘訣 幫助長輩維持眼力 <聯合報>
- 第五屆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頒獎典禮 <大成報>
- 樂齡學習不老 創作人生繪本 <中國時報>
如何讓年長行人安全過馬路?
在過馬路的時候,不時會看到老年人落在人流的後方,或是停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中央進退不得。這讓我們對於那些獨自過馬路的年長者捏了一把冷汗。並不是每個路口都有扶年長者過馬路的好心人,如何才能讓他們更安全的過馬路呢?
焦慮不一定會對年長者的認知能力有影響
2013.11.20銀髮新聞摘要
- 網路平台幫銀髮族找工作,日本老年人發現另一片天空 <數位時代>
- 新銀髮好聲音歌唱比賽出爐 各獲獎金5千元 <自立晚報>
- 關心長者騎單車安全 屏警免費裝警示夜燈 <蘋果日報>
- 雲林縣102年樂齡悅讀系列講座 11月起陸續開跑 <大成報>
有「歲」就無「眠」?原因與後果
一般人對於老化難免存有某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顯例之一即為網路上流傳已久的一則繞口令(以閩南語發音):「站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倒咧睏抹去,食飽多放屁,無食愛生氣,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忘記,出門無地去,要死無勇氣,祗好活下去。」其中「坐咧就哈戲,倒咧睏抹去」指的就是一旦上了年紀,睡眠品質往往跟著惡化。然而,是否真如庶民智慧所言,老化的過程一定免不了睡眠障眠的產生?而睡眠困擾與年長者的身心福祉是否又有任何關聯?
為什麼教育程度一般般的年長者比較不會自殺?
講到自殺,腦袋浮出的畫面會是什麼呢?為愛?為錢?年輕人?老年人?有兩份報告指出,年長者的自殺人數和教育程度所畫出的曲線是個U形曲線,有一群科學家對於這樣的U形現象感到好奇,因此做了一個涵蓋62個國家的跨國的老人自殺研究,試圖找出年長者的自殺與該國的教育指數關連何在。
虛弱就一定憂鬱嗎?-如何預防憂鬱與虛弱
握緊扶手,保持平衡
在捷運站、火車站以及百貨公司穿梭各個樓層的時候,樓梯、手扶梯(或稱為電扶梯)、電梯這三個選項之中,你會選擇哪一種呢?這當中,最耗體力的那一個卻是最安全的(樓梯)。但是對很多銀髮族來說,爬樓梯又太累(況且捷運樓梯那麼長),電梯有時候又太慢(或者很少),通常還是會無法避免要搭手扶梯。究竟手扶梯安全嗎?在搭手扶梯的時候,有什麽需要注意的嗎?
年少時的音樂訓練有助於年長時的聲音處理
2013.11.08銀髮新聞摘要
- 日照護機器人 攻銀髮商機 <聯合報>
- 銀髮組醒獅團 免費演出兩千場 <聯合報>
- 人力不足 一居家服務員服務五長者 <中國時報>
- 網購平台成立醫療用品專館 <東森新聞雲>
記得好的事情就會快樂
之前有介紹過西方社會的年長者都比較快樂,而在台灣的年長者似乎不見得是比較快樂的,一個可能的差異來自於兩群年長者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有可能西方社會的年長者,總是傾向表達正向快樂的那一面,而台灣年長者則傾向表達比較不快樂的那一面。
老人、老老人、超級老人
當人們平均壽命不長的時候,65歲以上的會被稱為老人,但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65-74歲的已經被稱為年輕老人 young-old,75歲以上稱為old-old,也有研究者把95歲以上稱為oldest old,不知道如果人的壽命一直延長,以後我們怎麼稱呼超過百歲的老人?大家有想過這些分類有特別的意涵嗎?所謂的老老人和年輕的老人,是否真的是人生獨特的階段劃分,或是只是一個連續改變的進程?
2013.11.01銀髮新聞摘要
- 老人「捻花惹草」 中風機率較低 <聯合報>
- 台南市友善老人愛心商店app首亮相 <今日新聞>
- 新北市土城區首座銀髮俱樂部啟用 <大成報>
- 高齡社會多重慢性病的挑戰 <新生報>
年長者的事件記憶不一定比年輕人差
高齡友善城市國際研討會 - Dr. Sarah Harper的演講
Harper教授的演講題目為:經濟/就業的表現與代間關係對長者健康的影響,不過實際上是在探討他們一個全球性的老化調查,橫跨多個國家,總共調查了四萬多筆資料,這次的演講特別專注在亞洲的十一個國家所蒐集的資料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台灣、香港、菲律賓、南韓等。
工作是免費的抗老秘方
我們經常都會聽到別人說「老人家就該退休享清福」,不然就是「老人家老了身體不好腦袋不好就別再讓他繼續工作」;但在這個社會發展趨勢下,很多年長者仍然在社會上工作。到底晚年工作對於年長者是好事或是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越老就越難一眼「面面俱到」!
2013.10.12銀髮新聞摘要
- 宅在家 六成老人不愛出門活動 <蘋果日報>
- 北市老人據點 成果金彩呈現 <台灣新聞報>
- 新北獨居老人住家 免費裝火災警報器 <聯合報>
- 幼兒園轉幼老園 銀髮族休閒好去處 <中國時報>
誰說老了就不能拓展社交圈
很多人有刻板印象,認為我們的社交圈,隨著退休就會逐步萎縮,因為親朋好友會一一逝去。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很多年長者在退休後,透過志工服務或是其他類型的社會參與,讓他們又建立了新的社交圈。但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年長者的社交活動?
老不老,由你決定!
很多人常在說,人老心不老,但真的是如此嗎?之前我們介紹過研究者證實促發「老」這個意象會影響年輕人的表現,也有研究証實促發關於老的正面訊息,會提升年長者的表現,但若促發關於老的負面訊息,則會損害年長者的表現。
改版預告
在部落格即將三個月大的此時,我們要跟大家做個改版的預告。首先,我們會重新調整文章排列的方式,未來各位可以根據最上方的選項,來選擇自己想閱讀的內容。例如目前已經設定了新選項「每日新聞」,各位可以點選每日新聞,就會只看到每日新聞的內容。再來,我們會有新的logo及顏色設定,希望讓大家有更好的閱讀經驗,若各位有任何建議,也歡迎透過右方的聯絡我們表單,來與我們聯絡,謝謝。
ETUQ一個更生活化的篩檢工具
之前我們介紹過一些用來篩檢認知能力的工具,大家或許會覺得那些工具不是特別好用,因為很多能力的測量過於抽象,無法真的反應認知能力的好壞。這次要介紹一個由職能治療師開發的Everyday Technology Usage Questionnaire (ETUQ),這個量表調查的是人們對於日常生活所需要使用的東西能力上的好壞,例如:是否會使用電梯, 信用卡等等。
乾一杯,有助於學習與記憶
喝酒雖然有些壞處,但諸多研究都顯示有節制的飲酒,其實是有助於心血管的運作。這次要介紹的研究,是從一個長期追蹤的資料庫中衍生出的結果,他們想要了解是否具有APOE e4基因的年長者學習和記憶的能力,是否會受到飲酒習慣的影響。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