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坐家中不代表一定好

     

在現今社會中,老齡化已經變成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而現在年輕一代卻主張要不然就送安養院照顧,再不然就是請看護,讓家中長輩可以不需親自處理事情,只要閒閒沒事安坐家中就好。但我們有沒有想過,有時聽到年長者不免會有一些負向的情緒,而這些情緒是來自於哪裡呢?會跟他們無法自由活動有關嗎?



有研究者想要知道,年長者的負向情緒(Psychological distress)以及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跟哪些事情相關。研究方式為請年長者填寫憂鬱量表與自陳報告,而自陳報告內容為:年齡、性別、年收入、功能限制(日常生活基本能力之程度)、生理狀況(是否有慢性病與程度)、活動時間、睡眠時間、出門時間、社交支持、喝酒量、坐著的時間。

結果顯示,對於每天出門的時間較多,運動與社交的時間較多,自我生活基本功能比較好的年長者而言,他們的憂鬱情緒相對比較低的。此外,如果年長者睡眠時間較長、坐著的時間越多、生理狀況較不好的話,會導致他們有較高的憂鬱情緒。至於憂鬱量表分數越低日常生活功能越好生活品質會越好。研究者認為,要改善年長者的心情跟生活品質很容易:鼓勵年長者多活動,有一個常規性的生理時間,多出去與其他人接觸就可以了。

所以其實擔心年長者危險而不讓他們做任何事情,反而會適得其反。或許可以讓年長者們去嘗試一些輕鬆的運動工作、甚至是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新學習,反而會讓他們更開心呢!

參考文獻
  • Atkins, J. et al. (2013).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persons: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fixed and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BMCpsychiatry 2013, 13:2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