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與人際關係的維繫──情緒交流是最有效的互動

過去的心理學研究發現,相較於年輕人或中年人,長者對於身邊的人際關係會願意投入較多的心力來維持互動。這點我們也可以從身邊的長輩觀察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更在意人際互動的品質,且會更主動維繫身邊的親情或友誼。

2013.08.31銀髮新聞摘要


  1. 三灣彌陀村 老人免費住 <聯合報>
  2. 台灣三成老人好憂鬱!吃菜不吃肉 憂鬱風險高七倍 <NOWnews>
  3. 醫療雲概念 easy pill用藥系統奪金獎 <科技螞蟻報>
  4. ”銀髮新世界“聽友會 爺奶當“麻豆”走秀 <台灣新浪>
  5. 開學始業式 祖孫共讀 <中國時報>

透過藝術和失智症患者溝通

大家如果有和失智症患者接觸的經驗,或是有看過一些相關的紀錄片、影片,就會知道要和失智症患者用語言溝通有時候是困難的,一方面因為他們的思緒混亂,另一方面是因為晚期他們可能就不喜歡用語言來溝通了。語言無法溝通該怎麼辦?

2013.08.29銀髮新聞摘要


  1. 百家店募愛心 籌老人服務車 <中國時報>
  2. 怡仁居日照中心三週年慶成果展 銀髮園藝讓爺奶更有朝氣 <台灣好新聞>
  3. 日本人口連續4年減少 少子高齡化未得到遏制 <北京新浪網>

母親的基因影響後代的老化過程?

幾天前在國外有一則新聞報導:Mother's genes can impact aging process (母親的基因會影響老化過程)。光看標題,大家心中可能會想,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畢竟我們的基因都是由上一代繁衍下來的,那為什麼這會成為一則新聞?有些人可能另外會想到,為什麼要特別提到母親的基因,難道父親的基因不會影響嗎?

2013.08.26銀髮新聞摘要


  1. 監委籲設機制 防人頭高齡醫師 <自由時報>
  2. 失智外婆叩門聲 33歲老闆當照護員 <聯合報>

2013.08.25 銀髮新聞摘要

  1. 10年付出 她75歲顧13獨居老人 <聯合報>
  2. 祖孫嘉年華 今登場 <人間福報>

為什麼智者常樂?



近來有許多探討長者快樂或幸福發展軌跡的研究,總的來說,單就年齡與快樂或幸福發展的共變關係所進行的實證研究,其結果往往呈現出許多不同的模式,如:線性遞增、遞減或呈非線性發展...等。因而,與其討論人們是不是會越老越快樂、越幸福,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去問:「什麼樣的人會越老越快樂、越幸福?」以及「這些人如何能快樂幸福到老?」。當然,這也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其中可用以解釋的變數有很多,大至生長國家的經濟水準小至個體自身各項功能條件、健康狀態...等等。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會有很多功能上的退化與失去,但同時歲月也帶給了我們一些經驗與智慧的積累。就如同Cattell將人的智能分類為流質與晶質兩種,成人的晶質智能有不少發展的空間,而智慧的增長如何讓人幸福快樂到老呢?最近的一篇加拿大研究(Etezadi & Pushkar, 2013)便嘗試將長者智慧與其情緒幸福感(emotional well-being)間之關係與中介機制進行探究。該研究針對360名退休長者進行調查,除了採用三向度智慧量表(Three-Dimensional Wisdom Scale)以及正負向情緒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作為主要變項之量測工具外,同時還將壓力因應風格、生命意義、制控感等納為中介變項進行探討(有興趣瞭解變項定義與測量的人可以參考原文)。研究結果顯示:越有智慧的人越能採用正向因應風格(如:聚焦於處理壓力源或採用正向角度詮釋遭遇),也較投入具生命意義的追尋活動及擁有較高的制控感。上述變項對於正向情緒的增進具有完全中介效果,而長者智慧透過生命意義的投入與制控感亦對於降低其負向情緒產生間接地影響效果。

除此之外,筆者也想分享最近閱讀的一本書發現幸福:1000位長者教會我的人生30堂課,這本書來自於康乃爾大學Karl Pillemer博士負責的一個長期計畫(The Legacy Project)成果,該計畫將長者視為生活專家,兼採調查與訪談美國一千多名長者的資料,將長者們的生活智慧加以整理、具像化。針對快樂,一名89歲的西方老奶奶說:快樂是一種「選擇」而非「狀態」,這其實呼應了前述Etezadi and Pushkar (2013)提到的制控感的中介作用,此外,該研究也提供了一些長者的快樂秘訣,如:聚焦於眼前所有、將接受作為煩惱的解毒劑(我們也曾介紹過與此相關的研究)...等。看完後,筆者真心覺得長者們真是情緒調節的專家,他們傳授與分享的內容,應可使很多人受用。目前台灣似乎還沒有這樣的計畫出現,但筆者認為台灣的長者或經歷過戰爭、或經歷過窮苦、或遭遇過人生各階段許多的悲歡離合,定有許多處世秘訣值得我們挖掘,讓他們這些實用智慧埋沒掉,實在很可惜!藉由這個平台,也許我們可以號召更多的同好(不管是不是學界的朋友)一起來整理與分享這些身邊長者的智慧,讓這些幸福的秘訣得以傳承、流動出去,也讓大家在選擇要為自己的快樂或幸福負責時,有更多的軟性資源挹注!!

趁著今天「祖父母節」,跟身旁長輩討教交流一下吧!!

用聽的也可以
   
參考文獻
  • Etezadi, S., & Pushkar, D. (2013). Why are wise people happier? An explanatory model of wisdom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4, 929-950.

成功的喜悅對年長者的好處

過去的研究發現,人的表現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影響,例如黑人若在填寫智力測驗前,先填寫個人資料,裡面若有問到他的種族,則他們的表現會比較差。因為社會上的刻板印象認為黑人的智商較低,在測驗前先回想自己的種族,會促發他們腦海中這個刻板印象,自然表現就會會比較不好。之前也有介紹過,若讓年輕人想到老人相關的概念時,則他們的表現會比較像老人。

2013.08.22銀髮新聞摘要

  1. 老人開車險象多!擬修法 <聯合報>
  2. 美高齡駕駛車禍死 青少年人數的兩倍 <聯合報>

銀髮族志工助人利己

在台灣及世界上很多地方,我們都會發現很多銀髮族擔任志工,但是擔任志工有甚麼好處呢?不論年齡層,擔任志工都有很多的好處,但針對銀髮族的研究,很多關切的是擔任志工是否與銀髮族的存活率有關係。

2013.08.21銀髮新聞摘要


  1. 照顧失智老人 多陪伴少用藥 <聯合報>
  2. 有福了!台中市補助老人健保費 <Nownews>
  3. 銀髮共餐話當年 要學不老騎士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