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新社區 老人越活越年輕 <中國時報>
- 中秋送暖歌手輪番唱 哄老人開心 <自由時報>
用記事本來對抗輕度知能障礙!
在失智相關議題普遍被媒體傳播的現在,當長輩初步被診斷具有輕微的知能障礙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家屬或當事人往往會直接將此解讀為罹患了失智症,從而感到悲觀絕望。事實上,雖然失憶型輕度知能障礙(amnesic MCI)有較高的「機率」轉為失智症患者,但這個發展並不是必然的。目前已有不少學者投入此過渡期的介入研究,例如:日本的Suzuki教授等人提出的運動訓練。
利用運動對抗輕度知能障礙
2013.09.10銀髮新聞摘要
- 大學生製作養身月餅 送獨居老人 <聯合報>
- 被忽視的新京籍老人:無北京醫保 只能自費看病 <新華網>
- 流感併發肺炎 高齡者死亡率達6成 <健康醫療網>
- 新北好食材做銀髮健康食譜 送三萬五千本 <蘋果日報>
2013.09.07銀髮新聞摘要
- 慈心獎表揚 老人志工洗澡 清穢不叫苦 <聯合報>
- 50年後2人中1個老人 <NOWnews>
- 銀髮族運動會 報名享健康 <中國時報>
- 雲端智慧手錶 照顧銀髮族利器 <自由時報>
2013.09.06銀髮新聞摘要
- 屏東不老比基尼玩墾丁 籲各地老人報名同歡 <蘋果日報>
- 老人水中有氧器材 獲德國紅點設計獎 <聯合報>
- 老化還是病? 醫師教高齡醫療照護知識 <蘋果日報>
- 銀髮族租屋 可由親屬協助 <爽報>
年長者也應該要玩電玩
多咀嚼防失智?
過去的一些研究,發現日本老人較不容易失智,他們認為日本人喜歡吃米飯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很多書籍更會倡導大家要多吃米飯。為什麼吃米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主要就是吃米飯所伴隨的咀嚼,在瑞典進行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論,他們認為咀嚼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紓壓,所以對於認知功能有所幫助,而且關鍵是咀嚼,而非是否有牙齒(Lexomboon et al., 2012)。
老婦進軍長照,對嗎?
長期照護人力短缺,是台灣的問題,也是全世界都在面臨的問題,推薦大家閱讀177期康健雜誌的專題報導。早期在台灣是由家中的女性來照護年長者,後來開始有了外籍看護,到現在逐漸有所謂居家照護員的角色。在美國很多居家照護員,其實都是老婦,這究竟是理想的工作?或是她們是被剝削的一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