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往往認為老了,認知功能必然退化,記憶變差了,判斷的能力也變慢了。心理學研究也多半發現高齡組在一些認知作業上表現較差。這樣的印象或研究結果導致社會普遍認為高齡化必然造成社會的負擔。然而,老化真的必然導致認知退化嗎?
這篇研究登上了歐美的報章,這篇的作者們以語言學習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作者們認為過去的研究並沒有從學習的觀點深入理解老化的影響。他們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經驗隨之增加而豐富,而此豐富的經驗正是高齡者在許多認知作業裡表現較慢且個別差異較大的理由。
他們的研究方法是用模擬的方式去探討一個考慮學習累積經驗的模型是否可以產生出與實徵研究類似的結果。例如:先假設人們每年裡有100天閱讀,每天讀45分鐘,而每分鐘讀85個字詞,那麼一個21歲的年輕人會有150萬的字彙,而一個70歲的高齡者則會有2千9百萬的字彙,以此模擬2群人在字詞判斷的表現。模擬結果與實徵研究結果雷同。
以此類推,高齡者在配對學習(如:審判團與老鷹)上表現差是因為在他們的經驗裡這二個字詞很少一起出現,因此較容易受到其他經驗的影響;在名字記憶表現差是因為他們的經驗裡接觸到更多的名字,所以提取時較慢且容易受到其他名字的干擾。高齡者因為經驗較豐富,訊息量多,他們在認知的作業的表現其實是反映了知識的增加。作者們也強烈質疑有支持神經生物退化的證據,認為除非大腦病變,並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支持老化帶來認知退化的影響。
他們的研究方法是用模擬的方式去探討一個考慮學習累積經驗的模型是否可以產生出與實徵研究類似的結果。例如:先假設人們每年裡有100天閱讀,每天讀45分鐘,而每分鐘讀85個字詞,那麼一個21歲的年輕人會有150萬的字彙,而一個70歲的高齡者則會有2千9百萬的字彙,以此模擬2群人在字詞判斷的表現。模擬結果與實徵研究結果雷同。
以此類推,高齡者在配對學習(如:審判團與老鷹)上表現差是因為在他們的經驗裡這二個字詞很少一起出現,因此較容易受到其他經驗的影響;在名字記憶表現差是因為他們的經驗裡接觸到更多的名字,所以提取時較慢且容易受到其他名字的干擾。高齡者因為經驗較豐富,訊息量多,他們在認知的作業的表現其實是反映了知識的增加。作者們也強烈質疑有支持神經生物退化的證據,認為除非大腦病變,並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支持老化帶來認知退化的影響。
如果照這樣的說法,為什麼年紀增加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多半發生在60或70歲時,而並非是以學習模式所認為的線性方式退化的現象?作者們認為「退休」可能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為退休後,人們的環境趨於單純,而社會、環境、以及自我知覺都會影響人們從環境學習到什麼,因為環境單純,從環境的學習也就減少。
這個研究提供了一個看老化的新關點,其實這類的觀點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例如早先就有研究發現認知功能較好的年長者,其實表現和年輕人是沒有差異的。然而這些觀點就真的足以證實,老化對認知功能沒有影響嗎?其實這還是個無解的議題,但這些新的觀點也是有其重要性的,就是讓人們不要對老化有無謂的恐懼。
這個研究提供了一個看老化的新關點,其實這類的觀點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例如早先就有研究發現認知功能較好的年長者,其實表現和年輕人是沒有差異的。然而這些觀點就真的足以證實,老化對認知功能沒有影響嗎?其實這還是個無解的議題,但這些新的觀點也是有其重要性的,就是讓人們不要對老化有無謂的恐懼。
參考文獻
- Ramscar, M., Hendrix, P., Shaoul, C., Milin, P, & Baayen, H. (2014). The myth of cognitive decline: Non-linear dynamics of lifelong learning. 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 6. 5-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