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過藥了啦! 咦? 甘嘸影?


用聽的也可以記憶力能力的好壞,除了能夠記得多少訊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夠正確地將這些記在腦子裡的訊息回憶出來。過去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這種正確地回憶訊息的能力的確會隨著我們的年紀增加而逐漸下降。



然而,這種能力的下降,對於日常生活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呢?試想,當年紀愈來愈大,很重大的一個改變即是身體的健康會不如以往。這時大多人可能就會選擇看醫生來藉由藥物維持身體的機能。但到了要吃藥的時間,年長者可能以為自己已經吃過藥了,但事實卻是藥還完好的待在藥盒裡;又或是的確已經吃過了,但卻記不起來而又再吃了一次。這樣經年累月下來,即便是再強健的體魄想來也是無法承受的。因此,這種能力是如何隨著老化而下降,是科學家們想要了解的問題之一。

要能夠正確地回憶過去訊息,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區辨某個事件是真實發生,還是只是憑空想像或計畫要去做得事情。這類的研究通常是用是否能夠正確地提取自傳式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裡相關的訊息來驗證。自傳式記憶指得就是與自身經驗有關的記憶。研究的作法通常是請實驗參與者來進行兩次的實驗。第一次是請參與者對於某些字詞去回想與自身過去經驗有關的事件或是想像在未來可能要進行的計畫或事件。而在經過一天之後再來一次,給參與者看一些描述,請他們判斷這些敘述是屬於過去的事件或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結果發現,年長者相對於年輕人會比較沒有辦法區辨是過去或是未來計畫發生的事件(McDonough, Teshale, & Johnson, 2011)。此外,即便是在第一次就要求參與者更細部的去描繪過去或未來的事件(請他們再更進一步去安排事件發生的步驟,過去研究認為這種方式有助於回憶),這樣的方式對於年長者仍然沒有幫助(McDonough & Gallo, 2013)

雖然目前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式來幫助這種記憶能力的提升,但是過去這類型的相關研究卻有個有趣的結果。不論是年輕人或年長者,在判斷是否為過去發生的事件時,相對於判斷是否為未來將發生的事件,我們會有較高的比例將應該是未來發生的事件錯誤地歸類為過去發生過的事件,但較少的比例將過去發生過的事件歸類為未來將發生的事件。而這個傾向在年長者族群更為明顯(McDonough & Gallo, 2013)。基於這樣的結果,或許之後想要詢問年長者吃過藥了沒時,可以用你等下是不是要吃藥來減少他們錯誤回憶他們過去已經吃過藥的機率。

參考文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